星期三, 3月 07, 2018

{ 台北 } 以馬內利鮮魚湯



  趕在訪談前,我想先去附近的以馬內利來碗魚湯暖暖胃,早餐喝熱湯對我而言是極為療癒的事情。跟過去的記憶無關,我家的早餐一向是麥片粥配烤麵包或蒸饅頭,滿滿的澱粉,滿滿的飽足感,在家裡吃早餐是種習慣。反而,去早餐店時,面對菜單版上五花八門的品項,我總是選不出個營養美味的食物。
只有在旅行時,有機會在早晨吃到濕熱湯水的療癒,台南的牛肉湯、台中第五市場的菜頭粿和綜合湯、高雄的鍋燒麵、築地市場的味噌湯,或許不只是湯水,而是那種以正餐食物當做早餐的、非常難得的新鮮感總令我欣喜。
以馬內利鮮魚湯在口袋躺了三年,總是以時間或發懶做藉口,我終於有機會嚐到那幾乎要被遺忘的鮮魚湯。

空腹幾個小時後,我帶著極好的胃口快步走往杭州南路一段,
菜單上選項很多,除了鮮魚湯,還有花枝湯、下水湯、炒麵、炒米粉……我假裝思考了幾秒,

  「老闆,一碗鮮魚湯。」
  「今天沒有魚,市場沒開!」

  沒有魚。
  希望我內心的失望沒有表露在臉上,但走了半小時的路,總得補充點什麼,我開始認真考慮菜單上的其他東西,
豬肝湯、花枝湯、蚵仔湯好像過於單調,我瞧了旁邊大哥的貢丸蛋花湯和一碗像乾拌麵的東西,還是我也來份一樣的?邊思考邊由右往左掃視著長長的菜單版,老闆看著我,一切就緒,就等我一聲令下了。
「那……(還在思考)什錦麵好了。」
什錦麵該算是小吃攤的海陸全餐了,把菜單右半邊的品項全抓下來濃縮成一碗什麼都有的湯麵,我是這麼想像的。
總顧慮著鮮度問題,害怕吃到壞蚵仔和泡發失味的蝦仁,我幾乎不會在路邊小吃或餐館點海鮮類。但曾經有個人向我提到,他記憶中的療癒食物,是路邊小吃攤賣的海鮮麵,那種用大鍋炒煮海鮮和油麵的古早味,總是驅使他一再嘗試不同的攤子,但現在路邊哪裡找得到用豬大骨熬製幾個小時的湯頭,所以他的嘗試總以失望收尾。
我沒吃過什麼大骨湯海鮮麵,而且油麵給我的印象就是不健康,但他描述的滋味令我羨慕,竟有些遺憾自己太年輕,錯過了海鮮麵的年代。

  我坐在金屬長桌的位子,面對著玻璃櫥窗內一盤盤花枝、下水料、蚵仔,粘接金屬框架和玻璃的橡膠有些發霉,因為櫥窗內外的溫差而濕漉漉。背後偶爾會有幾台車子經過,人車間的距離並非絕對安全,但一旁的客人老神在在地吃著麵,等我的麵上來時,他已經付完錢,手插夾克伴著拖鞋刷刷聲朝更小的巷子離去。



  這是碗平凡的什錦麵,麵條用的不是我厭惡的油麵,裡頭有花枝、豬肝、雞內臟、蚵仔、小白菜,離我的想像沒差太多。湯頭微浮著蛋白質凝固的肉汁,因我的攪動而形成漩渦,我嚐了一口湯,飽含內臟特有的香氣和海鮮味,所有的湯料都很新鮮,雖然沒有小當家那種驚天動地的感動,但那是種樸實日常的美味。我一口麵一口湯,最後連一點渣末湯水都不剩。

  那個人對記憶的描述,使一碗普通的海鮮湯麵變得誘人,或許有天,再吃到相同的味道時,會比不上他記得的美味,因為回憶常被美化而失真。我只能確定,那個早晨的什錦麵確實是意料之外的美好,不只暖胃,更暖心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